心相近|“乒乓友誼”的故事新篇
1971年4月10日,當美國乒乓球運動員康妮·斯威里斯從香港步行進入中國內地時,既興奮又緊張。她邊走邊用相機抓拍了一張照片,因按下快門時手有些抖,拍得有些模糊。她至今珍藏著這張照片。
彼時,應中國政府邀請,由康妮等15人組成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中國。從這一歷史性訪問開始,小小乒乓球撞開了中美重新交往的大門,開啟了“小球轉動大球”的外交佳話。
如今,年青一代跨太平洋“以球會友”,重溫“破冰之旅”,續(xù)寫中美人民半個多世紀的“乒乓友誼”新篇。
“興奮又緊張”的破冰之旅
2023年11月,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舊金山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(lián)合舉行的歡迎宴會時發(fā)表演講,提到了1971年“乒乓外交”的破冰之旅,并指出,“是時代潮流讓我們走向彼此,是共同利益讓中美超越分歧,是人民愿望讓兩國打破堅冰”。
“記得我們得知受邀去中國訪問的消息,我真是很興奮,也有些緊張。”康妮在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家里接受記者專訪時這樣回憶。
當時,23歲的康妮隨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在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。其間,美國運動員格倫·科恩誤搭中國隊大巴,中國乒乓名將莊則棟與他友好互動。雙方這次意外接觸立即引起外界關注。此后,中國領導人作出決策,中方正式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。
康妮說,她當時訪華所用護照至今由美國外交國家博物館保存。那個年代,在美國公民的護照上,中國被列為不能訪問的國家之一。特事特辦,美國官員“用黑色馬克筆將‘中國’(從不可訪問國家名單中)涂掉”。看似輕輕的“一筆”,卻是美國乒乓球代表團“破冰之旅”必須闖過的重要一關。
在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期間,雙方運動員舉行了表演賽。康妮告訴記者,中國隊實力遠在美國隊之上,“他們本可以兩三個球就輕松打敗我們”。然而,面對首都體育館1.8萬名觀眾,中國隊秉持“友誼第一,比賽第二”的精神,與美國隊打得有來有回,雙方球技都得到充分展示。
康妮還特別回憶了一個細節(jié):周恩來總理問美方乒乓球代表團還有沒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,美方團長立即回答“有”,所有人都吃了一驚,只聽美方團長接著說“你們給我們太多好吃的了”,大家都笑了起來。
1971年4月17日,康妮一行結束訪華之旅,帶回美國的是中國人民的真誠友誼。
1972年2月,時任美國總統(tǒng)尼克松訪華,正式開啟中美關系正;M程。同年4月,中國乒乓球代表團應邀回訪美國,并在白宮受到尼克松接見。
1972年4月,中美兩國乒乓球運動員在底特律舉行比賽時,看臺上的美國朋友們舉著用中文寫的標語牌,熱情歡迎中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美國。
康妮的丈夫戴爾·斯威里斯同為美國國家隊乒乓球運動員,參與了中國乒乓球代表團訪美接待工作。他回憶說,當時兩國運動員同乘一架飛機、同住一家酒店,切磋乒乓球技戰(zhàn)術,出席各種活動,“他們有機會充分了解美國是什么樣,我們雙方在場上場下都非常愉快,收獲了共同的回憶”。
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副會長白莉娟也是當年美方接待成員之一。她對記者回憶說:“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,雙方都充滿熱情。”
在中美“乒乓外交”一來一往的開篇里,面對面交流加深了中美兩國人民對彼此的理解,也拉近了心靈距離。
“無關輸贏”的青春友誼
2024年1月7日,在北京八達嶺長城上,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乒乓球代表團成員合影留念。照片構圖同康妮一行53年前訪華時在長城上的留影幾乎一樣。
“我們爬了長城,并像他們一樣拍了合影,以這種方式重溫歷史!备ゼ醽喆髮W商學院大四學生、學校乒乓球俱樂部主席呂潔說。
2024年1月7日,弗吉尼亞大學乒乓球代表團在長城合影。(受訪者供圖)
弗吉尼亞大學全球事務副教務長斯蒂芬·馬爾說,“乒乓外交”是美中關系發(fā)展史上的“關鍵時刻”,希望能借此次訪華之機,讓年輕人“完整重溫”1971年“乒乓外交”之旅!皩γ恳幻P心美中關系的學生來說,回溯歷史非常重要!彼f。
弗吉尼亞大學乒乓球代表團先后到訪香港、北京和上海,與清華大學、復旦大學和上海體育大學的學生“以球會友”,續(xù)寫“乒乓友誼”。
在清華大學,兩校學生混合配對進行雙打比賽。在馬爾看來,這種“無關輸贏,只為友誼”的比賽形式是對“乒乓外交”精神和美中人民友誼的致敬與傳承。
“這種友誼賽更強調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!鼻迦A大學大四學生于宏博參與了那次乒乓球比賽。他說,兩國青年在賽場上交流球技和對體育精神的理解,在賽場外交流各自大學生活和對各種問題的看法,“我們更好地互相了解”。
中國朋友的熱情友好讓美國高校師生們難以忘懷。馬爾說,在華期間的歡聲笑語和中國學生對促進兩國友誼的熱忱,都“牢牢印刻在我們心中”。
弗吉尼亞大學乒乓球代表團訪華前不久,北京大學乒乓球隊應邀訪問美國華盛頓、舊金山和洛杉磯等地,并參加了美國乒乓球公開賽和一系列中美“乒乓外交”紀念活動。
2023年12月17日,北京大學乒乓球隊教練、前世界冠軍劉偉(中)在2023年美國乒乓球公開賽中指導隊員。
“在洛杉磯比賽時,我的右手受傷流血了,美國觀眾一直給我加油,一位美國隊員滿場幫我找藥。”北京大學乒乓球隊員宮銘澤說,“我?guī)蜈A了比賽后,很多美國觀眾都為我歡呼,賽后還來同我擊掌,讓我感覺特別溫暖!
在舊金山的比賽后,戴爾上前摟住宮銘澤的肩膀,稱贊他“打得特別好”。宮銘澤舉起手機,幾名中國青年與戴爾、康妮自拍留念。
2023年12月15日,在美國弗里蒙特,兩國參與者在中美“乒乓外交”52周年紀念活動上合影。
跨太平洋的一次次握手,體育是彼此的共同語言之一,溫暖、熱情是彼此的深刻印象!坝颜x第一、比賽第二”從歷史瞬間的定格,成為今天的鮮活畫面。
讓“乒乓外交”的故事傳承下去
2023年12月,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大略市會展中心,上百張乒乓球臺排開,美國乒乓球公開賽如火如荼。
北京大學乒乓球隊教練、前世界冠軍劉偉率隊參賽。2006年,她曾作為北大乒乓球代表團成員訪美參賽,參與了中美“乒乓外交”35周年紀念活動。近日,她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自己的直觀感受是,時隔十多年,如今在美國打乒乓球的青少年越來越多,會講中文的人越來越多。
2023年12月13日,在美國首都華盛頓,世界冠軍劉偉(右一)、丁寧(前左一)等與戴爾·斯威里斯(右二)及美國乒乓球愛好者一起切磋球藝。
康妮和戴爾夫婦也參加了這一賽事!捌古仪蚴菢蛄,讓不同社群的人們了解彼此、了解世界,我完全認同這一點!贝鳡栒f,通過乒乓球,他不僅認識了老一輩中國國手,又同劉偉等人成了朋友,期待中美兩國能實現(xiàn)更多高校之間持續(xù)互訪,讓“乒乓外交”的歷史遺產一代代傳承下去。
無論是復信美國“老朋友”,還是面向美國友好人士發(fā)表演講,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,中美關系的未來在青年。今年3月27日,習近平主席在北京集體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(zhàn)略學術界代表時指出,中美關系史是一部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,過去靠人民書寫,未來更要靠人民創(chuàng)造。
在與弗吉尼亞大學學生的互動中,清華大學學生陶昶加深了對“乒乓外交”歷史的了解,認為求同存異、互利共贏是“乒乓友誼”所蘊含的智慧,“中美交流的意義不僅在于我們有多少共同點,更在于我們可以就不同點去溝通、去磨合”。
2023年12月16日,康妮·斯威里斯(中)參加2023年美國乒乓球公開賽老年組女子雙打比賽。
投身美中關系工作已半個世紀的白莉娟說:“現(xiàn)在重拾人文交流的意義比以往更為重要!
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井泉認為,體育始終是中美民心相通的橋梁和紐帶之一,“相信中美之間將涌現(xiàn)更多人民友好交往的故事”。
已年逾古稀的康妮動情地說,她和丈夫將以畢生精力加深美國人對“乒乓外交”的理解,推動年青一代續(xù)寫“乒乓友誼”的新故事。她表示,期盼美中兩國能“拿出勇氣”,“義無反顧地”持續(xù)推動各領域交流,“只要保持交流,就能消除障礙”。
總監(jiān)制:袁炳忠
策劃:倪四義 徐興堂 王明浩 李忠發(fā) 徐壯志
監(jiān)制:尚軍 顏亮 鄧玉山 韓墨
統(tǒng)籌:閆珺巖 徐海靜 孫浩
撰稿:喬繼紅
編導:淡然
記者:鄧仙來 許緣 胡友松 魏夢佳 馬曉東 鄭開君 黃恒 黃婧怡(實習)
編輯:張代蕾 王雅晨 陳杉 楊海云 王申 徐力宇
攝影:隋旭光 錢嗣杰 曾慧 李建國 劉杰
新華社國際部制作
心相近|“乒乓友誼”的故事新篇